NC8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
“中国路”系列述评⑤“中国路”的创新
同心筑路:十八大后,逢山开路遇河搭桥
十八大之后的中国,站在了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进发的新起点上。展望未来,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:要清醒认识世情、国情、党情的变和不变,永远要有逢山开路、遇河架桥的精神,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、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。
习总书记这番话,充满了创新精神的豪情壮志,令所有中国人鼓舞,也为“中国路”的创新吹响了前行的号角。
(一)
“中国路”本身就是因时因势,不断创新的成果。
回首来时路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,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套用。“中国路”从没有路的地方开出来,随时代发展而向前延伸,天然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。
90多年来,为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,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,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,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,历经千辛万苦,付出各种代价,才取得了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,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。
人们看到,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,还是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作出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……我们党总是一以贯之地秉承着创新精神,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新的起点上,不断发展、不断前进。
(二)
当下,中国路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,机遇与挑战均前所未有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,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、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,不可能一成不变,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。
今时今日,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面前,当代共产党人仍然需要秉承创新精神,继续谱写新的篇章。
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,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,我们如何提高认识水平,增强破解难题的本领?
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,如何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,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,涉险滩,啃硬骨头,打破旧的思想观念障碍,化解利益固化的藩篱?
生态环境欠账很多,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推进,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走出一条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?
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复杂性、曲折性将长期存在,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?
面对这一系列深层次问题,面对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,我们最需要的,就是坚持和发扬“逢山开路、遇河搭桥”的精神,勇于开拓创新,拒绝因循守旧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挑战中找到机遇、在攻坚中拓展空间、在深化改革中理清思路,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。
(三)
守成容易,创新艰难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,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,做到居安思危,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;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,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,来不得半点含糊。
创新路上,可以预见的是,新情况新问题会越来越多,风险和挑战会越来越多,不可预料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。我们所要分析和解答的,是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,而我们的应对,不论是继承过去的经验,还是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,不论是理论创新,还是制度创新,都必须来源于实践,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打磨。
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,“中国路”是在实践中以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走出来的,植根于中国大地,反映了人民意愿,适应了时代发展。未来,我们惟有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,万众一心,扎实苦干,不断地有所发现、有所创造、有所前进,才能把“中国路”推进到更美的境界。
|